南华期货2022二季度甲醇展望:高油价支撑MTO,甲醇高位震荡

  发布时间:2025-07-06 20:18:4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摘 要2022年一季度的化工行情有些像2021年的翻版,能源端挤压了整条产业链的利润,只不过主角从切换成了原油,驱动从能耗双控变成了俄乌战争。但是今年交易的难度增大了很多,因为政策毕竟是有一定延续性的 。

摘 要

2022年一季度的南华化工行情有些像2021年的翻版,能源端挤压了整条产业链的期货利润,只不过主角从切换成了原油,季度甲醇价支甲醇驱动从能耗双控变成了俄乌战争。展望震荡但是高油高位今年交易的难度增大了很多,因为政策毕竟是南华有一定延续性的,21年的期货能耗双控对大宗商品的推动基本维持了大半年,趋势明确,季度甲醇价支甲醇行情走势相对稳健。展望震荡相比之下,高油高位战争的南华不确定和波动就大了太多,日内一旦出现一些新闻动辄就需要面临原油10美金左右的期货波动,且相当无序,季度甲醇价支甲醇因此在进入新年之后我们也明确感受到了交易的展望震荡难度骤然上升了。对于而言,高油高位2022年整体的运行通道是跟着能源端抬升的,且自身逐步走出前几年的投产周期,产业自身变得越来越健康,运行区间整体更靠近估值上沿,即烯烃单体折算的甲醇价格。我们认动力煤对甲醇的影响在减弱,而原油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二季度的甲醇,我们总体持以绝对价格震荡略微看涨,但是在能化板块中不会特别突出的观点。绝对价格看涨是因为整体甲醇产能增速低,且高油价高单体价格保证了甲醇的需求,定性上甲醇并不过剩,格局还是健康的。但在能化板块中不突出是因为近端太多的石化企业出现了减产,聚烯烃乙二醇等品种供需改善更明显,估值更低,相对来说甲醇的估值更高,且没有减产支撑,多配价值相对就较弱。

产业链套利而言,高油价模式下,MTO已经不再是聚烯烃的边际产能,在PDH、石化企业的减产支撑下,MTO工厂能获得利润是相对合理的,我们建议终止前期的压利润策略,如果出现低价可以考虑反手入场做阔MTO利润。

风险点:

1、尝试判断原油价格目前好似一场赌博,我们近端能做的只是分析产业链,但是对原油的大幅波动无能为力,务必放轻仓位,并尽量对冲能源端的波动。

2、目前很多宏观资金在交易需求端,其中包括疫情,也包括通胀后带来的需求萎缩,这似乎是目前能看到结束这轮周期的唯一方式,但是时间点是个很大问题。

第1章   2021年甲醇行情回顾

一季度甲醇整体是一个重心抬升的趋势,春节前内地工厂提前主动排库,价格整体比较弱势,但是我们发现盘面始终没有跌破下沿2500,而后市场发现内地排库进度好于预期,工厂压力不大,前期预期太过悲观,于是以内地为驱动进行了一轮拉涨,盘面也有一定上行。春节后,由于冬奥会对鲁北、河南等地的传统需求压制比较明显,甲醇进行了一波回调,而后随着冬奥会的结束,前期被压制的需求开始释放,且整体1-2月进口量较低,港口库存绝对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爆发,原油价格从90美金大幅上冲至130美金,同时国内经历了一个冷春,电厂煤炭库存始终不及预期,煤炭坑口价格仍然偏紧,在整体原油、动力煤两大能源的支撑下,叠加甲醇自身不错的供需甲醇经历了一波上冲,最高上冲至3400附近,而后随着原油的调整跟随回落,目前在3000-3200区间内震荡,等待方向的突破。

从下图1.2可以看出(图中基点为21年11月15日,即动力煤价格基本调整到位后),整体一季度甲醇在能化板块中相对中性,弱于原油、高低硫等原油系品种,但是下游化工品中已经是价格表现最强的了。我们认为这是相对合理的,因为第一甲醇近端已经逐步走出了产能投放周期,且高油价下MTO对甲醇的需求稳定且刚性,我们认为这种格局短期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从月间价差的角度观察,整体市场交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能源强势期,化工品整体结构上跟随原油的大BACK走正套,甲醇5-9价差最高达到接近100的位置。随后的第二阶段,第一由于疫情的爆发,第二由于高通胀对需求的压制,同时由于全年GDP增速5.5的预期,市场认为下半年需求会回补,可能会有需求端的政策出台来弥补上半年疫情的缺口,基于此逻辑整体甲醇开始步入反套。目前5-9价差已经击穿平水位置,以目前环比走弱的供需看,近端可能进一步下滑。

期现方面,进入2022年以来港口基差一直偏弱,目前3月下太仓纸货基差接近-50,虽然港口库存绝对值不高,但是浮仓持续积累,本周浮仓再度达到40万吨以上,导致较弱势,绝对价格不确定性比较大,基差弱势的情况下,导致期现商持货意愿较低,从而导致基差盘愈发的弱势。目前平衡表看,4月伊朗进口持续放量,港口难以继续去库,基差盘难有大行情。

第2章   甲醇供需分析

2.1.甲醇供给分析

2.1.1.产能投放周期阶段性见顶,国内近端无明显增量

2022年整体装置投产计划并不多,且相对可信度不高,整体定性预计是近几年产能增速最低的一年,目前虽然从计划上看,今年有611万吨的投产计划,理论产能增速6.12%,但是感官上大多实际能兑现的可能性较低,目前相对可能性较大的只有宁夏宝丰40万吨,目前焦炉气已经接近投产,甲醇投产预期在5-6月。从装置的大小来看,市场目前最关注的是久泰的200万吨/年装置,目前市场消息是会分两期投放,先投放100万吨,市场主流预期在5-6月,但是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困难仍然不少,延期的可能性同样不小。其余装置目前消息并不多,且有不少是原本计划去年投产拖延至今,继续拖延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实际2022年甲醇的投产增速大概率是偏低的。

2022年境外甲醇计划投放461.5万吨,但根据目前的跟踪情况来看,伊朗的dena仍在做一些基础建设类的工作,且从经验看,伊朗的工程建设进度大多慢于预期,因此2022年投产能落地的概率并不大,美国墨西哥湾180万吨的装置听闻目前也毫无进展,基本可以定性不可能在2022年投产,其余新装置近端暂无消息,且其余装置较小,即使意外投产影响也并不大,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定性2022年外盘的投产压力很小。

因此定性的说,我们认为未来甲醇国内的产能投放周期逐步结束,境外的新一轮投放周期会在2023年逐步启动,2022年是境外短暂的少投产,长周期来看,甲醇的进口依存度可能会再度扩大。

2.1.2. 伊朗装船大幅提升,4月后进口或明显放量

2021年一季度甲醇进口量并不大,单月到港量整体维持在60-100万吨附近(3月目前按照90万吨评估)。整体1-2月伊朗装船较少,一是由于限气检修,1-2月仍有较多的装置处于停车状态。二来与长约的签署也有不小的关系,伊方为了获得较高的加点从而部分压制了装船量,二月底左右长约签署完毕,新的长约加点7.5,但时常只有三个月。价格我们认为仍然略高,但是时常明显偏短,市场主流解读为伊方对近期伊核协议的达成信心较足,因此在欧洲高溢价的前提下,不愿意与国内签署太长时间的长约,但这个解读仍有待佐证。非伊朗方面,欧洲仍然受制于高天然气价格,前期停车的装置目前仍未恢复,美国装置整体负荷比较稳定,koch也已经达到了较高负荷,注意关注美国后期的装置投产。

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曾经写过,去年10月左右,伊朗阿萨鲁耶地区新的空分davamand投产,该空分的投产大大的解决了当地spii、kimiya以及新装置sabalan原料不足的问题,但是在空分投产之后接连出现了装置检修、老空分检修、限气等状况,因此伊朗装置全盛生产的力量我们在21年四季度是没有见证过的,进入三月以来,伊朗的装船量明显提升,3月累计装船量达到75万吨以上,叠加目前近海高达40万吨以上的浮仓,只要港口码头的卸货效率能略有提升,4-5月的进口量或许能看到比较明显的提升。110万吨这个量级还是有望看到的。

2.1.3.2022煤炭下跌不及预期,内盘供应增量有限

其实自从2021年10月煤炭的大幅下跌以后,伴随着电厂库存的超季节性积累,尤其是在冷冬预期没有兑现之后,市场普遍认为整体动力煤的紧缺行情已经过去了,认为动力煤价格将会回落至500附近的往年正常区间。但是随着超预期的到春寒以及由于被双控压制的用电需求在一季度回补,我们发现电厂的日耗始终超过市场预期,再加上疫情和一些冬季天气影响了生产和运输,导致了动力煤港口价格再度大幅上涨至1600的水平,坑口也再度出现了排长队的情况。且在全球能源紧张的格局下,已经没法再特别乐观的认为动力煤价格将要回归,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甲醇的估值下方空间不会太大。

第二,目前整体甲醇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今年由于国内天然气缺口较小,西南气头装置回归较早,全国负荷提升较快。且目前来看整体春检量并不大,整体定性三月少四月多,与进口的三月少四月多基本吻合,整体供应端的定性还是平稳的。且内地未来潜在的供应增量空间已经没有太大,河南、陕西、内蒙等大区有回归可能的装置数量都不多,且现在甲醇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即使回归,消化难度并不大。一旦国内走出疫情的阴霾,下游开启补库周期,整体内地库存的压力大概率不会大。

2.2. 甲醇需求分析

2.2.1. MTO整体利润承压,未来利润仰仗原油走势

根据我们统计,2022年甲醇产能计划增速为6.12%(大概率不及预期),而PE产能计划增速(不考虑LD/EVA联产装置)为14.04%,PP计划产能增速为20.7%,最高的MEG则达到了50.22%。整体甲醇与下游出现了非常大的劈叉,而MTO作为这劈叉的交界处大概率承压,这是我们年初时候年报定下的基调,目前从盘面看兑现的比较到位,整个一季度甲醇的走势远强于聚烯烃和乙二醇,MTO利润也一直被压制在一个很低迷的水平,但是最近两周在原油高价的支撑下整体产业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眼看不到头的产业寒冬使得PDH和石化企业率先降负荷,近端聚烯烃石化库存加速去化,乙二醇港口也开始出现了去库(最早的平衡表后续每个月持续累库),叠加近端化工品的低估值PP、EG等品种开始明显变的强势了。这个从大的产业逻辑也十分好理解,高油价下MTO不再是下游化工品的最边际的产能,仰赖于石化企业这些大树的荫蔽,未来再度能有一些利润是合理的,但是这种持续性最终还是取决于原油的价格。如果原油长期持续在100美金以上,MTO的利润想来不至于太差。

投产方面,全年至今唯一投产的是新疆广汇,经历了前期的一些意外,但恢复的较快,但是目前负荷仍然比较不稳定,在3-7成之间波动。由于地处新疆,我们知道越是内地的装置生产高附加值的东西就越容易降低运费成本,因此这套装置我们认为还是具有比较强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的,但是装置自身似乎还是有不少技术上面的问题。其余市场主要关注的是天津渤化与甘肃华亭,华亭作为MTP单耗较高,理论计算利润为负,虽然近端试车传言不断,但是始终没有落地,我们认为在利润明显修复前,投放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投放长期运行难度也很大。最后则是市场最关心的渤化,渤化原计划MTO是在5月份左右投产,目前最新消息是推迟到8月试车,目前一套40万吨已经投产,负荷9成,另外一套40万吨等待近期投料,PP装置则计划在6月试车。渤化作为一套下游比较全面的MTO,我们认为其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乙烯法制PVC利润较高,给与了其比较强的利润安全垫。我们认为其对低利润的抵抗能力相较于一些传统的MTO还是相对高一些,剔除一些技术和装置层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其22年的投产计划还是可靠的。

2.2.2. 传统下游

传统下游端,微观感知上受短期事件冲击比较大,春节归来之后的两周传统需求受冬奥会压制,需求有所后置,东奥结束后有过短暂的需求回补,鲁北、河南需求强势,传统需求开工率一度达到同比高位,随后国内疫情爆发,山东、河南、江苏等传统需求大省均受较大影响,下游采购仍然意愿比较差,需求低迷,时至今日受抑制仍然比较明显。

甲醛:整体定性平稳,近端受俄乌局势背景下,欧洲部分港口为战备港导致部分运输板材船只无法正常停靠,国际出口订单大幅减量,加之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反复,物流车辆频繁遭遇劝返及限行管控,货物跨区域流通大幅减弱,基本周边消化主导,但下游板材在各项防控管制面前降负频频,下游板厂新增订单有限,整体需求量减少,板材库存过高,回款困难等因素对甲醛采买持谨慎态度。宏观层面看, 国内地产、基建、消费刺激难度均较大,宽信用难以传导,我们不认为甲醛在二季度需求有比较明显的爆发力。

二甲醚:二甲醚今年一季度绝对价格层面仍然算的上还不错,整体能跟随甲醇涨势,这和外围能源的强势有着较大关联,但是整体开工率始终难以提上规模,且往年LPG/DME比价是一个比较好的需求评估指标,但是今年出现了重大劈叉,整体二甲醚的生产规模从样本企业来看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对甲醇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MTBE:虽然前期成品油价格强势,但鲁北是近期受疫情压制比较明显的区域,有较多城市封锁,物流中断,消费停滞。三月整体鲁北成品油库存高企难以消化,倒推压制MTBE需求,整体鲁北采购拿货并不积极,但是我们认为目前山东疫情已经得到比较明显的缓解,整体物流、人员流动逐步放开,原油高价背景下我们认为后续MTBE需求刚性稳定。

醋酸:醋酸一季度经历了一大轮下跌,比较明显的时间节点在于广西华谊的投产,且产业利润太高,开工率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而整体出口、下游需求均没有特别明显的起色,从而引发了一轮杀利润的行情,而后随着索普、华谊、英力士等装置的检修,价格开始快速反弹。我们整体把醋酸价格的崩塌定义为对前期高利润的修正,但是一旦价格下滑至成本线附近,反弹也是极其猛烈的,且醋酸的投产对甲醇来说是一种需求的拉动,我们不适合把醋酸价格的弱势理解成一种对甲醇的利空。总体我们认为2022年醋酸对甲醇的需求整体也是稳定刚性的。

近端重点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我们发现甲醇需求当中,那部分无法统计的需求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以21年为例子,我们看到了上半年产量的大量提升,但是整体需求端我们看不到MTO和传统需求的大量投产。我们尝试去整理了BDO、甲烷氯化物 、DMMN等相对大的精细化工类增量,但是与增速相比仍然难以匹配。我们只能认为这块需求增速有大量来自于燃烧需求,整体基于高能源价格,且在22年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速。

第3章   供需平衡表

近端由于疫情我们后置了部分需求,且伊朗装船量超预期,且浮仓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我们上调了4月进口量,而4月国内检修量同样较高,供应相对平稳,整体4-5月平衡表由前期的去库转累库。

第4章   观点与策略

对于二季度的甲醇,我们总体持以绝对价格震荡略微看涨,但是在能化板块中不会特别突出的观点。绝对价格看涨是因为整体甲醇产能增速低,且高油价高单体价格保证了甲醇的需求,定性上甲醇并不过剩,一旦疫情有所改善,整体格局还是健康的。但在能化板块中不突出是因为近端太多的石化企业出现了减产,聚烯烃乙二醇等品种供需改善更明显,估值更低,相对来说甲醇的估值更高,且没有减产支撑,多配价值相对就较弱。

产业链套利而言,高油价模式下,MTO已经不再是聚烯烃的边际产能,在PDH、石化企业的减产支撑下,MTO工厂能获得利润是相对合理的,我们建议终止前期的压利润策略,如果出现低价可以考虑反手入场做阔MTO利润。但是22年整体化工定性是高位宽幅震荡的一年,波动会比较剧烈,交易中我们建议放轻仓位,做好对冲,并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安全边际。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