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优化人才购房条件, 这几类人群社保满一年可买房
的上海定向优化人才购房政策细则落地。 10月27日,临港类人上海临港发布文件,优化决定进一步优化人才购房条件,购房以促进临港新片区更高质量发展,条件聚焦区域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群社为新片区人才提供保障,保满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买房人才高地。 根据文件,上海此次定向优化人才购房准入条件,临港类人包括1年社保购房条件、优化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以及转让限制等内容。购房 此次的条件实施范围为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域,包括临港全境,群社外加蓝湾、保满四团镇以及四团镇下属平安镇。 具体分为单位条件、个人条件和工作年限条件。以单位条件为例,须符合新片区产业发展导向,且工商注册地、生产经营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新片区的企业;新片区重点支持引进或为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机构。 至于个人条件,门槛较此前有所降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个人皆可。 此外,取得国家三级职业资格(高级工)及以上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工种与证书相符且符合单位主导产业或行业,或者近一年内在上海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等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1倍、居住证积分核定满120分,也符合人才认定条件。 工作年限方面,须满足在新片区工作满6个月及以上,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 经认定,同时符合上述单位条件之一、个人条件之一以及工作年限条件的非沪籍人才,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满1年及以上、且在本市无住房的,可在新片区限购1套住房,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与此同时,新建商品住房项目房源统一认购,以“人才优先,兼顾无房”为原则分批摇号选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还有一项变化,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已满1年的,所购新建商品住房自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2年社保则是限售6年;社保满3年不满5年,限售5年。 由此可见,上海临港在对购房新政进行调整的同时,也着力避免投机炒房现象出现。此前,临港仅针对使用“3.1”人才证购房提出5年限售的要求,对于缴纳社保购房人群未提出限售要求。 两个月之前,上海临港新片区在成立3周年之际,就已经提出要对该区域人才购房政策进行定向优化,但未给出细则,如今正式落地,即日起可施行。 新政之前,临港的人才购房须有3年社保缴纳年限。从政策出发点来看,吸纳人才意图明显,尤其是今年,上海对于人才落户的门槛也在逐步降低。 比如在上半年,上海对临港片区的人才购房政策也曾有过优化。 4月12日,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官网明确,将原《购房资格确认函》调整为《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认定函》,有效期由原6个月调整为12个月。同时,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的人才,“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可缩短为3个月或6个月。 毫无疑问,上海两次更新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重心都是在配合地区性产业发展和人才引入。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告诉界面新闻,临港新政并非是为房地产本身,更多的是为临港区域的产业发展做相关配套,吸引人才在此长期生活和就业,而吸引人才的第一步首先就是需要解决住房问题。 “我曾跟临港很多企业交流过,由于该区域仍处于发展中,企业进驻后担心由于交通不够便利、通勤时间过长等因素无法长期留住人才。如今落户门槛和购房政策放松,对临港区域产业发展利好。”卢文曦表示。 资料显示,临港新片区成立3年以来,累计新开工城市功能项目231个,建设总投资4758亿元;常住人口增长约15万,从业人员突破25万人,人才总量达到9万人。新增建设各类住房总建筑面积90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总量达到66万平方米。 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也带动临港新房成交。今年前8个月,临港新城以6531套的成交量位居上海新房成交前列,套均总价约322万元,成交均价32950元/平方米。 临港的新房供应也还在继续增加。在今年推出的第五批次新房源,临港就上线了6个项目,共计2387套房源,均位于滴水湖核心区。刚刚上线不久的第六批次里,临港再推出2个项目,年内累计已推出一万余套新房。 随着“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提出,叠加此次人才购房政策的优化,临港楼市的购买力或许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十四部门:鼓励旅游景区等划出露营休闲功能区,提供露营服务
- 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 是匕首还是盾牌?
- 如何删除有害内容?Twitter新老板马斯克需吸取Meta这些教训
- 兴齐眼药、欧普康视股价闪崩 二者均通过互联网医院销售阿托品滴眼液
- Manner咖啡将在香港开店
- 紧缩时代来临 美欧债券市场将何去何从
- 耐克决定,全面退出俄罗斯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半导体材料学家梁骏吾逝世 享年89岁
- “西方很奇怪,这等于要求乌克兰投降”
- 俄罗斯一架运输机坠毁 已致4死5伤
- 欧洲央行官员Kazimir:欧洲央行利率可能在一年内达到1.5%-2%
- 突然放量!央行24日开展600亿7天逆回购
- 小摩:利率持续上升 美债投资机会回来了
- 再迎里程碑!北交所上市公司今天正式满百
- 临收盘,多只医疗龙头股集体跳水!格力电器、贵州茅台携手领涨大消费板块!
- 吴大辉:关于俄乌冲突,中国立场始终如一
- 受疫情影响,免税店难逃业绩下滑“困境”
- 正邦科技牵手国家电投400亿布局新能源 林印孙巨亏188亿后借力转型待考
- “醋王”拼了!醋味雪糕18元一支,A股公司神跨界后结局如何?
- 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实现互联互通试验性通航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