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博士鲁比尼:即便没有疫情和俄乌冲突,世界也将走向滞胀
原标题:末日博士鲁比尼:即便没有疫情和俄乌冲突,末日世界也将走向滞胀 来源:华尔街见闻 最近,博士便没纽约大学教授、鲁比有“末日博士”之称的尼即经济学家鲁比尼发出“滞胀信号”,在最新的有疫也一篇专栏文章中指出: 即使没有疫情、俄乌冲突等短期因素的情和影响,全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滞胀。俄乌 鲁比尼认为,冲突许多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都面临着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的世界风险,引起当前这轮滞胀的走向滞胀主要原因是一系列负面的供给冲击,这些冲击降低了产量,末日增加了成本。博士便没 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鲁比2019年,尼即疫情突然袭来,有疫也迫使许多部门关闭,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并导致劳动力持续减少,尤其是在美国。接着,俄乌冲突爆发,推高了能源、工业金属、食品和化肥等众多商品的价格。 但即使没有这些短期因素,中期经济前景趋于暗淡。 “滞胀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鲁比尼指出,我们可能会在一些经济体中看到更高的通胀、更低的增长,甚至是衰退。 11个因素驱动下 全球走向滞胀 鲁比尼总结了11点导致全球滞胀的原因,首先,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已经开始退出全球化,回归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和疫情给供应链带来的重创导致制造业更多地从新兴市场转移到发达经济体,或者回归到本国政治、经济联盟的同盟国中。不管怎样,生产都会被错误地分配到成本较高的地区和国家。 其次,发达经济体和一些关键新兴市场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持续减少,由于老年人倾向于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消费储蓄,这一群体的增长将增加通胀压力,同时降低经济的增长潜力。 发达经济体对移民的政治和经济抵制同样也减少了劳动力供应,并带来了工资上行压力。几十年来,大规模移民抑制了发达经济体的工资增长,但那些日子似乎已经过去了。 第五点是气候变化,就像飓风、洪水和海平面上升摧毁资本存量,扰乱经济活动一样,干旱气候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收成,推高粮食价格。更糟糕的是,在可再生能源完全替代化石燃料之前,抨击化石燃料和激进的脱碳已经导致传统能源投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能源价格暴涨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绿色通胀”将影响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清洁技术原材料的价格。 公共卫生事件是另一个因素。人们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避免下一次传染病暴发,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并煽动了保护主义政策,各国争相囤积食品、药品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关键物资。 第八个因素是网络战,去年勒索软件袭击破坏了美国最大的石油管道和肉类加工厂,表明网络战可能会导致生产中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事件预计会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如果企业和政府想要保护自己,将需要在网络安全上花费数千亿美元,而增加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以上这些因素将加剧收入和财富不平等,政府会加大财政支出,用于支持工人、失业者、弱势少数群体。尽管这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但却也意味着更多的劳资冲突和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 然后是最近发生的俄乌冲突,标志着零和大国政治的回归。人们必须考虑大规模军事冲突破坏全球贸易和生产的风险,此外,用于遏制和惩罚发动战争国家的制裁本身就是滞胀。今天,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明天又将是谁? 最后,“美元武器化”实施制裁的核心工具,也是滞胀。它不仅在商品、服务、商品和资本的国际贸易中造成严重摩擦,还鼓励其他国家将外汇储备从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中分散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大幅削弱美元,建立起区域性货币体系,进一步分裂全球贸易和金融。 乐观主义者可能会反驳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依靠技术创新来施加通货紧缩压力。 鲁比尼回应道,这可能是真的,但技术产生的通缩因素需要远远超过上述11个滞胀因素。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人是“双刃剑”,既可以施加反通胀力量,也可能会扰乱整个行业,扩大财富和收入差距,政府将扩大财政支出,带来更严重的滞胀后果。
- 最近发表
-
- 早盘三大股指震荡回落,HJT电池板块逆市涨超2%,机构:A股仍处于修复性行情
- 基金市场已无千亿顶流:广发刘格菘回撤30% 茅台还能买吗?
- 富力地产被曝拒为员工“内购退款”,面临债券集中兑付压力
- 不参加一律赋红码!河南一地明日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 奇妙的达美乐披萨|达势股份IPO:持续亏损,但加速扩张,自营配送成本压力大,加盟商巨亏,总店“肥吃肥喝”
- 科创板IPO过会13个月后撤回申报 这朵“粤百合”没有春天?
- 在京电商平台三倍备货保供 确保重点民生商品“最后一公里”
- 中医药全方位深度参与上海抗疫 在阻断病情进展方面显示独特优势
- 豫园股份联合体拿下上海黄金地块:大豫园总建面将超100万平米
- 深圳控股一季度总合同销售额13.1亿元
- 随机阅读
-
- 复旦大学发布保险App报告:中小型险企暴露更多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 西安 万亿之上再出发
- 惨!120万亏超30万 基民把钱景基金告了!法院却判败诉 怎么回事?
- 欧盟新数字法加强科技巨头监管,若违规可能面临数十亿美元罚款
- 史上最贵世界杯拉开大幕,中国球迷都在买啥?
- 国家烟草专卖局: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电子烟产品全流程追溯体系
- 大跌之后,A股“回购增持潮”涌动,市场何时企稳?
- 美国华盛顿警方:枪击事件嫌疑人发射了100多发子弹
- 预算报告调整背后: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术|财税益侃
- 北京西城通报!物美、泰福居等未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 中医药全方位深度参与上海抗疫 在阻断病情进展方面显示独特优势
- 特斯拉Q1在华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52.8%
- 业界共议金融发展与安全:健全法治、增强经济绿色发展能力
-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图尔克:“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 A股明日风口:三部门联合发文!目标到2022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亿
- 马克龙实现连任,法国总统大选背后的四大焦点
- 瑞信预计第四季度税前亏损15亿瑞郎
- 国务院办公厅: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
- 汪文斌:中国“动态清零”政策有力保障了在华中外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劳务外包用工占比逐期上升 晋拓科技拟IPO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