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放大招!京东副总监以上高管降薪10%-20%,职位越高降得越多,为十几万德邦员工缴齐五险一金
近期一向低调的刘强刘强东今日抛出了一封员工内部信引发各方关注,这也让该事件霸榜微博热搜榜首。东放大招德邦 11月22日,京东监上降薪降得缴齐京东集团创始人、副总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发布了一封京东全员信,高管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职位 信中内容主要包括,越高越多员工自2023年1月1日起,为万逐步为十几万德邦的险金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同时,刘强刘强东本人再捐款一个亿人民币,东放大招德邦集团以及各个BGBU也会拿出一定比例的京东监上降薪降得缴齐现金,大幅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的副总规模。 另一方面,高管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职位同时尽量减轻公司压力,集团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集团副总监以上以及相对应的P/T序列以上全部高级管理人员,现金薪酬全部降低10%-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还要拿出100亿元设立住房保障基金。“集团拿出100亿元人民币,为包括全体德邦兄弟们在内的所有集团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这是循环无息贷款基金,意味着未来十年,集团累计投入资金总额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刘强东说。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目前很多企业都有过类似的员工住房金融支持计划,类似京东的操作,至少从全国企业层面来说,属于特殊案例。“就当前各地在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方面,更多是提及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和分配。尤其是此类住房的租金成本低、申请手续简便,是未来一些企业应该积极关注的地方。” 提升员工待遇 刘强东首先在信中表示,历经十几年埋头苦干,京东终于迎来了全面盈利的重要时刻,“这表明我们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长期战略是正确的,我们团队坚持长期主义、脚踏实地执行公司的战略是有效的。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在成功合并德邦之后,我们的员工总数已经突破了54万,相信未来京东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直接带来超过100万就业岗位。” 今年7月26日,京东集团通过京东物流(02618.HK)完成了收购德邦控股超过50%的股权,德邦物流也因此正式并入京东体系。随着德邦物流的加入,京东体系的员工数量也将超过54万人,这其中大多数是物流一线员工。 “德邦现有的员工,不管是外包还是自有的,都是我们的兄弟,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十几万德邦的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确保每个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兄弟们提供基础保障。过去,德邦的做法虽然合规合法,而且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远远超过其它同类公司,但依然有很多外包兄弟不能像自有员工一样享受全额五险一金待遇。我们会按照一定条件,逐步把外包兄弟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让大家更有保障!”刘强东在信中表示。 刘强东还表示,虽然此举会造成对德邦的短期财务压力,但相信在实施“精兵简政、强化协同、激活员工、提升效率”的多种管理举措后,德邦会迎来更好的财务表现,“对此集团和德邦管理层都充满信心”。 实际上,京东从自建物流之初就采用全职员工,与一线快递员签署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提供商业保险等多种福利及补贴。根据公开数据测算,2022年前三个季度,京东为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支出已超过330亿元。 另一方面,京东未来十年将投入数百亿为基层员工提供购房无息贷款。刘强东在信中提出,“集团拿出100亿元人民币,为包括全体德邦兄弟们在内的所有集团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我希望此举能为工作满五年以上全体员工,包括每一个快递兄弟和客服兄弟实现购房愿望。这是循环无息贷款基金,意味着未来十年,集团累计投入资金总额高达数百亿人民币。” 月内股价涨幅超过36% 谈及高管集体降薪,刘强东直言,希望高管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这一决定!对不起这两千多号高管兄弟们,向他们道歉!如果两年之内,京东业绩重回高增长状态,集团随时可以恢复高管们的现金报酬。 从经营业绩看,11月18日,京东发布了靓丽的三季报成绩单。第三季度,该公司净收入为2435亿元(约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第三季度净服务收入为465亿元(约65亿美元),同比增长42.2%。 利润方面,第三季度,实现经营利润为87亿元(约1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6亿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该季度实现经营利润为99亿元(约14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4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亿元人民币(约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28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母净利润为100亿元(约14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50亿元。 此外,京东所实现的净利润含金量也十足。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十二个月的经营现金流为458亿人民币(约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亿元。剔除经营活动现金流中京东白条的影响,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十二个月的自由现金流为258亿元人民币(约36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旗下供应链基础设施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京东集团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达到1267亿元(约17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65%;其中,京东物流运营仓库数量过去一年新增了约200个。 从二级市场看,进入11月来看,京东在港股的股价大幅反弹,最高涨幅超过50%。不过,近两日受到恒生科技指数回调影响,股价有所回撤,最新报收197.6港元,跌幅为4.36%,本月内累计涨幅为36.18%。 以下为全员信全文: 各位京东兄弟们, 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了集团以及物流、健康相继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或简报!历经十几年埋头苦干,京东终于迎来了全面盈利的重要时刻,这表明我们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长期战略是正确的,我们团队坚持长期主义、脚踏实地执行公司的战略是有效的。展望未来,我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集团各个业务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在成功合并德邦之后,我们的员工总数已经突破了54万。我相信我们的“35711“梦想一定可以实现:那时我们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直接带来超过100万就业岗位。在高兴之余,我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点什么? 经过深入调研和仔细论证,集团决定: 一、德邦现有的员工,不管是外包还是自有的,都是我们的兄弟,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十几万德邦的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确保每个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兄弟们提供基础保障。过去,德邦的做法虽然合规合法,而且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远远超过其它同类公司,但依然有很多外包兄弟不能像自有员工一样享受全额五险一金待遇。我们会按照一定条件,逐步把外包兄弟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让大家更有保障! 我知道这会造成对德邦的短期财务压力,但是我相信在实施“精兵简政、强化协同、激活员工、提升效率”的多种管理举措后,德邦会迎来更好的财务表现。对此集团和德邦管理层都充满信心。 二、集团拿出100亿元人民币,为包括全体德邦兄弟们在内的所有集团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我希望此举能为工作满五年以上全体员工,包括每一个快递兄弟和客服兄弟实现购房愿望。这是循环无息贷款基金,意味着未来十年,集团累积投入资金总额高达数百亿人民币! 我希望此举能让工作一定年限的兄弟们都能有一个温暖的、稳定的、自己的“家”。 三、我本人再捐款一个亿人民币,集团以及各个BGBU也会拿出一定比例的现金,大幅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规模,为任何一个在职的京东(包括德邦等)兄弟,哪怕你是为京东(包括德邦等)工作一天,无论是因为工伤还是非工伤,只要发生重大不幸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了生命,你的孩子们将由这只基金抚养最长可达22周岁,直至大学毕业! 此举是为了确保每一个京东兄弟们都有坚强的保障,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返贫或者让家庭难以为继! 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一日京东人,一生京东情”的企业理念! 四、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同时尽量减轻公司压力,集团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集团副总监以上以及相对应的P/T序列以上全部高级管理人员,现金薪酬全部降低10%-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希望高管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这一决定!对不起这2000多号高管兄弟们,我向你们道歉!如果两年之内,京东业绩重回高增长状态,集团随时可以恢复大家的现金报酬。 兄弟们,各种福利待遇很好设计,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股东。他们很多人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百姓,拿着终生积蓄购买了我们京东包括德邦的股票,那也是他们省吃俭用积攒来的血汗钱、养老钱!如果我们经营不善,他们就会亏钱。我们虽然无法影响短期股价,但是只要我们业绩长期向好,终究可以回报我们的股东。希望兄弟们继续努力工作,不断回报我们的股东们。 祝兄弟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江铃控股新增破产审查案件 再度“起死回生”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 外交部:中方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湖北武汉试点对未检核酸人员赋予“灰码”
- 网信办等三部门: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
- 曼联涨超13% 此前官宣C罗离队
- 精准攻击“癌症第一杀手”,靶向药这样服用才能发挥最大药效
- 任泽平官宣转型“情感博主”,此前卸任东吴证券特邀经济学家
- 奥地利总理:奥匈德三国反对禁运俄罗斯天然气
- 上海:研究建立长江氢能运输走廊 强化长三角区域的氢源互通互保
- 降准成股市及时雨,多家基金公司解读:利好利率敏感型行业,证券/银行指数>证保指数>地产指数
- 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保费破万亿!疫情短期拖累车险,寿险进一步承压
- Twitter门口的野蛮人
- 国产造影剂再出海,打破外资近十年垄断局面
- 脑瘤患儿急等救命奶粉,电商平台找到上海最后一罐连夜送来
- 俄罗斯:“坐船”费,也得用卢布付
- 俄罗斯在乌克兰军队中发现法国军团士兵
- 4款产品被叫停后,这类“爆款”保险产品会否“降温”?
- 中巴经济走廊这九年:“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逐步完善,诠释新时代的中巴情谊
- 俄罗斯会更依赖中国吗?俄经济学家这么说
- 暂时躲过破产清算一劫 昔日百强房企名门地产债务困局难解
- 搜索
-